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看滁州

答好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滁州答卷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mympjj.com2018-05-16 16:36来源: 滁州日报阅读人次:
【字体:

滁州康佳电子

猎豹汽车智能化生产线

凤阳经济开发区的华环国际烟草公司

滁州鲲鹏模具

滁州康佳电子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潮流。2017年,滁州市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部分指标稳居全省前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均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企业数达286家,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2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拥有量分别居全省第3、第4和第5位;研发经费投入居全省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2.6%,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持续进步。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去年以来,滁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外学苏浙沪、内学合芜蚌,聚焦聚力,集成推进,不断增强新常态下发展的动力,发挥创新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精心谋划 推出一批真金白银扶持政策

创新是时代的召唤。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就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

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申请授权量、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都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6年,滁州市成为集“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于一身的家电产业基地。

为了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谋划科技创新工作,2017年2月13日-14日,滁州市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合肥、蚌埠、芜湖观摩学习,并召开全市创新发展大会,提出“外学苏浙沪,内学合芜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量冲刺全省第三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强大动力”号召,决定在全市开展科技创新“四大工程”(企业创新培育工程、科技项目推进工程、科技人才招引工程、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工程)、人才招引“三大行动”(院士助滁行动、千人计划专家招引行动、博士引进行动),出台“1+4+N”政策体系,与省支持科技创新十条政策和四大支撑体系政策相互交融,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等政策体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同时,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15位市领导为副组长、40个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设立市科创办,统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这些,标志着滁州市创新驱动发展踏上新征程。

“这些口号的提出,不仅仅是一项一项具体工作,更是滁州实现跨越发展所体现出的胸怀与气魄。”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说,全市创新大会召开后,滁州市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从“可有可无”到“举足轻重”、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出击”、从“打乱仗”到“一盘棋”、从“虚化弱化”到“配优配强”的转变,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逐渐深入人心。

精细培育 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滁州市把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科技金融体系等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下好创新“先手棋”。

壮大创新平台。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出台《滁州市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发展实施办法(暂行)》,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质检中心等研发平台,对组建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的主体进行奖励,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创新平台。去年一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4个,总数居全省第5位;国家火炬滁州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顺利通过科技部复核,国家火炬滁州天长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基地获科技部批准,滁州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取得实质性进展。

培育创业平台。实施创业平台建设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新型科技孵化载体。2016年底,滁州市共有科技孵化器3个、众创空间7个。2017年以来,启动新建各类创业平台6个、改建1个;申报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3个。不断完善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服务链条,畅通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体系健全、共享高效的平台和企业创新体系。目前,滁州市已建成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4家。去年8月11日,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总决赛中,苏滁现代产业园的安徽艾贤磁体器件科技有限公司荣获成长企业组冠军,滁州经开区的通用生物系统(安徽)有限公司总分第三,成长企业组前三名滁州占据两席。

加快产学研合作。全市共组织产学研集中活动50场,组织实施的产学研对接项目(技术转移)35项,解决企业技术需求65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9项,交易额3.9亿元。各地各部门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全市亿元以上科技型企业40%以上建立了研发机构,75%申报了专利或开发出新产品或进行新技术研发。

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中贷款贵、贷的少的问题,创设服务科技型企业金融产品“滁科贷”,补偿金总规模1000万元,可贷额度1亿元。目前,已对10家企业放款2380万元,社会反响良好。建立了滁州市科技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项目受理、初审、转报,实现网上即可办事。

精诚合作 引进一批高水平研发团队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以识才的眼光、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认真开展好院士助滁、‘千人计划’专家招引、引博三个行动,努力将滁州打造成人才创新创业的高地。”滁州市长许继伟说。

实施人才招引三大行动。去年以来,滁州市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刚柔并济“引”人才,实施“引博行动”“院士助滁行动”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招引行动”三大行动。去年一年,全市已与25个高层次团队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60名。新增院士工作站10家,柔性引进院士10人,总数和增加数分别居全省第3位、第2位。新认定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个,市级高层次团队12个。4个项目获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立项,居全省第4位。去年引进院士、博士、“千人计划”专家数量是过去以往总和的4倍。

天使投资基金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滁州市积极完善天使投资基金业务流程与扶持方向,发布了滁州市天使投资基金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政策,归集了市本级、八个县(市、区)、滁州经开区、苏滁园等地资金。截至目前,基金规模3亿元,各地、各部门对接团队60余个,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的一批高端团队与滁州市开展对接。

出台招引人才优惠政策。为有效解决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滁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滁州市还出台了《滁州市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暂行办法》,落实财税、土地、子女上学等配套政策,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给予购房补贴10-80万元、租房补贴800-1500元/月、生活补贴2000-5000元/月、创办企业补贴40-100万元、柔性引进人才生活补贴2-5万元、企业用工补贴按年薪分档补贴。此外,滁州市还实施科技人员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激发全市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

精准发力 创建一批高质量科技园区

新时代、新机遇,必须有新作为、新突破。滁州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密结合滁州实际,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领,以苏滁现代产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小岗村创建国家农业示范区、滁州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三区共建”为重点,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全市各开发区都以转型发展为目标,对照省级高新区评价办法,进一步完善规划,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重点推进苏滁现代产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工作;来安汊河开发区、全椒开发区今年启动创建,力争明年创成;到2019年,其他开发区都启动高新区创建工作,到2020年全市经济开发区拥有科技孵化器比例达到50%以上,省级高新区比例达到50%以上,切实把省级高新区打造成为滁州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主阵地,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将滁州打造成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拥有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宝贵基因的滁州,从不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土壤。在奋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中,滁州市一定会以更加矫健步伐走在创新发展的大道上。

转自5月9日《安徽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排行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