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省政务公开办公室的要求,为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向社会公布我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报告分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及收费情况、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部分,现报告如下。
一、概述
2010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政务公开办的精心指导下,以构建阳光透明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以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为要求,扎实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年活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进工作落实有保障
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组织学习《条例》,研究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工作措施,市委书记韩先聪、市长江山分别在《关于贯彻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有关问题的报告》中作出批示。并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市直单位目标绩效考核。
(二)完善三大体系,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上台阶
一是建立机制。以建设政府信息发布平台为重点,着力完善三大体系,即信息发布体系、政务(办事)公开示范体系和监督考评体系。2010年,信息发布数量大幅提升,质量明显提高;省市县三级示范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省级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示范点2个,市级政务公开示范点9个、办事公开示范点10个,各县市区还命名县级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40个;市政府将政务公开工作列为效能建设重要任务,加大考评力度,市委书记多次到我办调研,有力推进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健全制度。先后出台了《滁州市政务公开考核暂行办法》、《滁州市行政机关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办法(试行)》、《滁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等制度。今年是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执行年”。我们紧紧围绕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侧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梳理制度。根据《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审查,提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的意见。二是完善制度。围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完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信息公开制度。共清理制度22项,废止制度4项,新建制度4项,梳理、完善后的制度按照系统化要求,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目录,在政府信息公开网、门户网站上公开发布,并及时汇编成册。
三是强化督查。我办与市效能办、市政府办和市信息中心建立联合督查通报制度,建立面上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网上督查与上门督查相结合、部门督查与系统督查相结合的督查体系。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开展各类督查16次。市县两级政务公开办召开政务(办事)公开示范点建设现场会、分析会、调度会和季度例会6次。
四是定期通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月报》,对政府信息发布和示范点情况每月通报,季度调度,半年分析。实行重点单位例行通报、热点部门定期通报、民生行业抽查通报,以通报促重视,增压力。
(三)编制职权目录,推动行政权力运行更透明
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编制职权目录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通知》(皖政务办〔2010〕5号)(下称《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于今年底完成职权清理工作并向社会公布。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华等领导先后作出批示。市政务公开办及时安排,狠抓落实,扎实做好此项工作。8月5日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转发了省政府办公厅《通知》,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8月18日市政务公开办组织召开市监察局、市法制办、市编办工作协调会,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明确时间安排,明确各单位职责。并联合下发了《编制职权目录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本着“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原则,市政务公开办选择市药监局、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人防办五家单位作试点。8月19日召开了全市行政权力阳光透明运行试点工作会议,对各试点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布置安排,各试点单位已完成“五个一”。即一套职权目录、一套流程图、一套规章制度、一套汇编手册、一个公开运行网。10月20日召开了全市编制职权目录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推进会议,开展了业务培训,强力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已实现网上公开378家(其中县市区337家,已全面完成。市直41家),全市共清理行政职权13408项,其中,行政许可2599项,行政处罚8135项,行政征收443项,行政强制468项,行政给付144项,行政裁决109项,行政确认277项,其他权力1233项。并汇编成册。
(四)创新审批机制,推进行政服务效率再提升
一是“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不断深化。
涉及本轮政府机构改革的37个市直部门均已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科室,进行了职能归并;垂直管理部门8个中,市国税、市质监等局分别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处(科)室,实行了职能归并。
二是流程再造,再促效能提升
深入清理审批前置。建委、环保、工商、国税、卫生等5个部门,共清理了涉及企业设立、基本建设等行政审批、服务的6个前置条件。进一步简化手续,压缩承诺时限。环保、规划、卫生、国土等4个部门,对11项审批、服务的办理时限进行缩减或要求中介机构办理的时限进行缩减,与法定时限相比,平均减少70%。优化服务流程,促进服务提效。质监、建委、规划、工商、房产、消防、发改委等7个部门,对8个项目优化办事程序或实行并联办理。同时通过改造审批系统,解决了办理时间节点的控制问题,强化了“一表通”办理时限的监管。强化中介服务管理。推进关联审批中介服务进中心办理,锁紧审批服务链条。目前,市环保局环评机构、市安监局安评机构等10家中介服务进驻中心规范开展业务。
三是基建项目收费“一表制”实现源头防腐
中心经过充分调研,对“一表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进一步规范表外减免缓政策和执行程序,细化、调整了项目类别,扩充了“一表制”收费项目,同时在充分调研和协调沟通的基础上,人防易地建设费、经信委墙改基金等项目收费标准进一步降低。
(五)拓宽公开平台,推进网络问政入民心
一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网网站改版升级。
升级后的政府信息公开网于6月3日正式运行。新网分别对版面、栏目和运行程序等21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升级调整,其中增加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本周最受关注信息”、“经验交流”和“信息发布量排行”等12个功能栏目;升级了“依申请公开”和“分级统计”等4项功能;调整了“发布责任主体”等5个栏目,对管理权限、用户设立等实行的市县分级管理,并实现了信息多网并发。改版后的网站栏目设计科学,部门特色更加突出;网上监督功能进一步增强;信息并发功能、依申请公开预警功能有效实现。其中依申请公开网上预警功能,全省独有。
二是市政府网站开辟网络问政专栏
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开展一次以“体察民情、集中民智、改善民生”为主题的千名干部进社区“三民”工程大走访、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市政府网站开辟网络问政专栏,就“三民”工程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为滁州大建设、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截止12月底,全市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主动公开信息153977条,完成任务128%。其中市直26589条,县市区127388条。重点信息发布51591条(其中2009年重点信息发布36850条),比去年同期增加40%,其中人事财务类9286条,占18%,工程建设类11350条,占22%,民生类20120条,占39%,招投标类和审批执法类10835条,占21%。
三、依申请公开、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
一是出台制度。制定了《关于印发<滁州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的通知》,转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意见>的通知》,全市网上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70件,其中已办结67件,未到期3件。二是实现网上预警。申请人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自生成之日起,到第十个工作日没有办理,第十一个工作日在被申请单位发布后台、市政府办发布后台和市政务公开办发布后台同时实现预警,提醒督促被申请单位及时办理网上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到第十六个工作日,自动按超期处理,并且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首页显示。三是进行2次依申请模拟。3月份、6月份采取电话和网上方式,对市直2 0家单位和县市区政务公开办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进行模拟,增强被申请单位办理意识。我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没有收取费用。全年没有因信息公开发生一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四、存在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发布重数量轻质量。虽然信息发布数量上超额完成,但质量不高,空白栏仍然存在,人事类、财务类、审批类、执法类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信息不理想。
2、信息公开不及时。表现在突击发布,甚至发布过时信息。
3、进展不平衡。市直单位好于县市区,机关好于公共企事业单位,乡镇不理想。
4、示范点投入少,档次不高。下一步,将按照今后一个时期以及“十二五”我市深化政务公开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进一步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突出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大政府公共资金的信息公开,增强政府资金投入的信息透明度,大力推进办事公开和公共服务信息的公开,扎实开展基层政府信息公开,深化公开形式,拓展公开渠道,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