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205044/201802-98260  信息分类: 统计信息
 内容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公民,其他  发文日期: 2018-02-13
发布机构: 滁州市统计局  生成日期: 2018-02-13
 生效日期: 2018-02-13 10:13:26  废止时间: 五年
号:  词: 2017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人: 滁州市统计局  人: 徐忠鸿
内容概述:

2017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英国365bet网址信息公开www.mympjj.com2018-02-13 10:13
【字体:

市政府新闻

发布会材料



2017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滁州市统计局

(2018年1月30日)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基础。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16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4位。从产业看,第一产业226.8亿元,同比增长4.3%,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819.2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561.7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

1、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度我市多项主要指标总量和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GDP总量和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5位和第4位;财政收入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和第6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2位。

2、农业生产稳定,水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初步统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12.1万亩,同比增长0.3%,粮食总产435.5万吨,同比增长2.0%;全市棉花播种面积为11.8万亩,同比下降1.8%;油料播种面积为99.6万亩,同比下降4.2%。

全年出栏生猪340.6万头,同比增长0.4%;出栏牛12.1万头,同比下降2.4%;出栏羊68.4万只,同比增长0.8%;肉类总产量41.0万吨,同比增长1.8%;禽蛋产量12.1万吨,同比增长1.3%;牛奶产量1.1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水产品产量37.6万吨,同比增长3.9%。

3、工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有所好转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4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6%,集体企业增长1.5%,股份制企业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15.4%。分行业看,36个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贡献率居前的4个大类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四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7%、15.8%、38.0%、5.0%;贡献率分别为17.6%、13.0%、12.5%、11.0%。四大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2.9%,贡献率达54.1%,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全市纳入统计的13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9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橡胶轮胎外胎增长69.8%,平板玻璃增长42.3%,汽车增长35.2%,电工仪器仪表增长33.8%,工业仪表增长32.8%,家用电冰箱增长31.5%,电力电缆增长25.7%,电子元件增长25.2%,水泥增长15.7%。

企业运行质量有所好转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4.0亿元,同比增长11.7%,成本费用利润率全省最高,达到9.7%,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0.2%,而全省上升39.6%。

4、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房地产销售形势较好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9.1亿元,同比增长13.5%,比全省高2.5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

从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46.8亿元,同比下降19.1%;产完成投资884.6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工业投资881.2亿元,增长4.2%;三产完成投资997.7亿元,同比增长25.9%。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1332.7亿元,同比增长10.8%。从项目数看,全年施工项目个数达2980个,同比增长8.7%,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数1986个,同比下降6.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26.9亿元,同比增长27.0%,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210.0万平方米,增长102.1%;商品房销售面积909.3万平方米,增长37.3%,高于全省29.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32.6万平方米,增长37.7%;商品房销售额523.0亿元,增长72.3%,其中住宅销售额475.5亿元,增长79.3%。

5、市场消费运行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4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限上零售额300.4亿元,同比增长12.3%。

分销售区域看,乡村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3.7亿元,同比增长1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0.7亿元,增长12.4%,乡村增幅高于城镇1.1个百分点;

分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增速快于商品零售。全年,商品零售额499.8亿元,同比增长11.4%;餐饮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12.1%,餐饮增速高于商品零售增速0.7个百分点。在限上商品零售类别中,增长较快的商品主要有: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8%,家具类增长20.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1%,金银珠宝类增长14.0%,

从销售途径看,网上零售高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15.3亿元,同比增长93.7%,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2.8个百分点。

6、进出口增速回升,外商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8.8亿美元,同比增长36.4%。2017年全市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2.24亿美元,同比增长7%。

7、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民生支出进一步加强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89.3亿元,同比增长12.8%,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4、第5位。税收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76.3%。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2.5亿元,同比增长9.1%。县域财政总体增长较快,全年县(市、区)财政总收入195.3亿元,同比增长13.7%,快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从收入行业看,第三产业税收增收贡献突出。2017年,全市一产、二产、三产税收分别完成0.3亿元、116亿元、111亿元,三次产业税收结构由上年的0.2:51.6:48.2转变为0.1:51.0:48.9,一产、二产比重下降,三产税收比重提升,三产对税收增长贡献率达55%。

全年财政支出380.3亿元,同比增长13.6%。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投向民生领域,全年完成民生支出331.3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87.1%,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8、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较快,增幅高于全省水平

2017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72.3亿元,比年初增加297亿元,同比增长15.0%,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境内存款中,住户存款1176.2亿元,增长7.0%;非金融企业存款591.8亿元,增长24.3%。

2017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99.2亿元,同比增长19.0%,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当年新增贷款271.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速达29.1%。

9、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较好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1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5位,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0.6个百分点。从城乡来看,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8612元,增长8.9%,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2位;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1947元,增长9.1%,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8位。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9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3.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4个百分点。

10、居民消费价格稳定,工业品价格回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2%,低于上年0.5个百分点。从构成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呈现“六涨一平一跌”态势。按涨幅由高到低排列,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4.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9%,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4%,居住价格上涨1.1%,衣着价格上涨0.3%,食品烟酒价格和上年持平,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2%。

全年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4.7%,而上年同期为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8.3%,而上年同期为下降1.2%。

11、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势头较好

经济结构优化,全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4.1:51.0:34.9,其中,一产比重下降1.57个百分点,二产、三产比重分别上升0.84和0.73个百分点,其中三产增速最快,全年达10.2%,分别比一产、二产快5.9和0.6个百分点,比GDP快1.2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显著。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7.8%,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36.7%。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3%,居全省第3位。

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全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5889件和611件,新增市场主体3.7万户,增长42%。

总体来看,2017年我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位次靠前,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投入不断加强、居民收入不断提升。但同时要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加强。下一阶段,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346”奋斗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好中加快、能快则快,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




















2017年全市主要指标数据


指 标

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

同期增长

(%)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607.7

9.0

第一产业

亿元

226.8

4.3

第二产业

亿元

819.2

9.6

第三产业

亿元

561.7

10.2

二、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原盐

1525465

-0.7

大米

3044502

10.9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8171

-15

卷烟

万支

1176743

2.4

人造板

立方米

580439

23.9

农用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157642

-6.8

水泥

12171797

15.7

钢材

530469

-25.4

单晶硅

千克

932308

22.9

发动机

千瓦

16787759

7.5

汽车

120161

35.2

光缆

芯千米

381999

25.3

家用电冰箱

4093085

31.5

房间空气调节器

1495364

6.1

彩色电视机

4514064

0.7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74.4

11.5

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300.4

12.3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


城镇

亿元

483.6

11.3

乡村

亿元

90.7

12.4

按消费形态分


商品零售

亿元

499.8

11.4

餐饮收入

亿元

74.6

12.1

四.全部财政收入

亿元

289.3

12.8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82.5

9.1

财政支出

亿元

380.3

13.6

五.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7.7

19.8

出 口

亿美元

18.9

13.3

进 口

亿美元

8.8

36.4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12.2

7.0

六.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1929.1

13.5

第一产业

亿元

46.8

-19.1

第二产业

亿元

884.6

4.2

第三产业

亿元

997.7

25.9

其中:房地产开发

亿元

426.9

27.0

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亿元

2272.3

15.0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亿元

1699.2

19.0

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1.2

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

104.7

4.7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

108.3

8.3

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612

8.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947

9.1

十.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51.2

9.2

其中: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04.5

8.1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