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益(1901—1986),字友三,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生于滁州(原滁县)一个小康之家。
民国11年(1922)毕业于复旦公学文科,获金质奖章,民国13年(1924)自费留学美国,在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民国15年(1926)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民国16年(1927)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育系主任、教务长,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上海劳动大学教育系主任等职。民国27—32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总务司司长、中等教育司司长、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民国32(1943)一38年(1949)任复旦大学校长。
上海解放后,章益继续投身于大学教育,初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并担任外文系教授。1955年参加中国心理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64年任山东分会理事。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纠正,1979年平反。1980年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和山东省分会名誉理事长。
章益1951年参加民革,为民革山东省委委员,1954年一1986年,任政协山东省一、二、三届委员。
早在30年代,章益就发表《国家与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国中等教育应负之使用》等论文。章益晚年主要从事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的教育及研究工作,其专著及论文有《心理学讲话》、《心理学的回顾与前瞻》、《略论冯特创建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章益已是耄耋之年,仍治学不息,在病中完成了最后一部译著《人心中的宇宙》。
章益的父亲章心培,出生于滁城名门望族。光绪十一年(1885)25岁,拔贡,曾任淮阴知县、扬州盐务、阜宁知县、清河知县等职。辛亥革命后,章心培回到故乡滁县,年47岁,受聘国民政府的委任,当了一段时间的财政局长。他协助琅琊寺主持僧达修重建琅琊寺。1928年他和达修共同编撰第一部《琅琊山志》,计四本八卷。
章益兄妹六人,他排行第五,因婚姻关系,与滁县名门望族黄、汪、金、张都有联姻。一位哥哥从事化学研究,颇有成就,曾经营上海优生药厂。他们的子女现有的旅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有的居住在台湾、香港、上海、济南、南京等地。
(二)自然环境、规模和现状
章益故居位于滁州市东后街45号,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为四进三院落建筑群,其中第三进为主楼建筑(二层)。主楼五开间,面阔20米,进深7米,两厢楼面阔各一间,面阔2.6米,进深3.8米,为木结构小砖瓦框架式建筑,具有清代晚期建筑风格。第一、二、四进均为平房,分别为五、七、五架梁框架式歇山顶建筑,面阔均为五间。
(三)历史、科学和艺术的价值
章氏老宅当为清晚期抬梁式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尤其第三进二层主楼两边建有厢楼,呈“︼”形,梁柱间的木雕雀替“文革”中虽遭破坏,其基本形态尚存。院内尚存有石柱础和旗杆石等。至今仍在使用的一口古井石井栏绳辙清晰。
章氏老宅历经1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和时代变迁,部分建筑虽非原建,但其主体基本未变,其作为晚清时期一个完整的民宅保留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历史的、艺术的和科学的价值,在今日滁州市区内已不可多得,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章宅主人章心培及其子章益均为滁州名人,尤其章益在中国教育界及心理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保护好章益故居在文物保护、发展旅游、统一战线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