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醉美滁州 > 历史人文 > 文物古迹

【省级重点】醉翁亭

滁州市政府门户网站www.mympjj.com2016-04-18 10:21来源: 中国·滁州作者: 金晶阅读人次:
【字体:

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滁州市西南3公里的琅琊山中,系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秋至六年冬山僧智仙所建。当时,欧阳修谪任滁州太守,常与宾客到此饮酒赋诗,自号“醉翁”,遂以此为亭命名,并作《醉翁亭记》一文传世。亭因文名而益彰。自滁城到此亭,先经“薛老桥”。桥西为“酿泉”,名亦源于《醉翁亭记》。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州守王赐魁立碑于泉侧。此泉味甘美,久旱不涸。上坡到门亭,黑漆门所镌刻一副清代对联,上联为“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下联是“翁去八百年醉意犹存”。亭门之后的天井圆门额上,有清代文人慰农所题“有亭翼然”4字。正面墙上镶有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江樵夫《游醉翁亭记》和崇祯十三年(1640年)滁州知州李绳勋书《明父冯公德政碑记》西侧门额上有清代邑人黄艺五题“山水之间”4字。东侧门额上有清代邑人章家琮题“酒国春长”4字,墙上镶有《解醒阁记》等碑刻。出天井东门入东院,院中佇立飞檐亭阁一座,即醉翁亭。亭东山坡露一巨石,上刻篆体“醉翁亭”3个大字。又一山石上刻着杜易题录书“二贤堂”摩崖。在其西北侧,有3间小瓦平房的“二贤堂”,这是宋代滁人祭祀至道时(995~997年)滁州知州王元之和庆历时(1041~1048年)知州欧阳修之所。1981年琅琊山管理处在堂内新塑欧阳修像。

  二贤堂西为“宝宋斋”。此斋小瓦砖木结构,平房3间,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建。2块(正反4面)巨石碑刻《醉翁亭记》全文即藏于此,通称此为“欧文、苏字”,为醉翁亭古迹中的一件珍宝。沧桑八、九百年,碑文字迹有些已辨认不清。

  宝宋斋边为“冯公祠”,3间瓦平房,为明代末年滁人纪念冯若愚及其子冯元飊(明崇祯年间南京太仆寺卿)而建。

  冯公祠南有“曲水流觞”,其间有“意在亭”方亭一座,建在“曲水流觞”中间。“意在亭”的取名,是指登亭可以仰观山景,俯听泉声,使人陶醉,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亭西为“方池,明洪熙元年(1425年)南京太仆寺卿赵次进凿石引水建“方池”,侍御邵梅墩建“古见梅亭”于池中,后易名为“影香亭”。影香亭北有一个八角门,两旁有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滁州知州王赐魁立“寒流疏彩”和“翠积清香”碑刻2块,进天井,巨大古梅佇立其中,相传是欧阳修所植。清代李嵩阳曾题“花中巢许”4字,立碑于梅台。原梅已萎,后人又行补植。天井北边,有飞檐四角亭一座,名叫“古梅亭”(原名梅瑞堂)是嘉靖年间(1522~1566年)滁州判官张明道为观赏古梅而建,内有张榕瑞等咏梅诗碑刻2块。亭后山壁有黄艺五题篆字“古梅亭”摩崖1块。古梅亭内有露天“览余台”1处。登可以瞭望6亭(意在亭、影香亭、古梅亭、怡亭、洗心亭、碑亭)及两边“醒园”景色。

  古梅亭西有“怡亭”1座,耸立山麓,登此亭观山景,心旷神怡,所以叫“怡亭”。此亭是近代痘医张爱棠捐资兴建,滁人黄谷耜撰文刻石镶于亭壁。由怡亭顺着羊肠小道而上数十步,即至“六一亭”。此亭是滁人纪念欧阳修(欧阳修晚年自称“六一居士”)而建,原亭早毁,1983年重建。亭旁有摩崖1块,上刻隶书“六一亭”,系陆鹤题书。至此俯瞰醉翁亭全景,真是小巧玲珑,曲折幽深,9院7亭,亭中有亭,亭水同映,松柏常青。

  怡亭西南有“醒园”一处,此园是民国15年(1926年)滁县知事陈文权开辟,并建新式平房7间,供游人休息。后毁于日寇炮火。1981年,琅琊山管理处在醒园废墟上建亭一座,竖立4块复制宝宋斋书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醒园西北角有宫殿式建筑一处,1983年重新建成的“解酲阁”。

  醒园门外对面山边有一方亭,名“洗心亭”。此亭三面有门,背后靠山,亭内壁上有对联一副,“枕流漱石,游目骋寰”。洗心一词,出自《后汉书.顺帝纪》的“嘉与海内,洗心自新”句。

  醉翁亭建亭至今已经930多年,清明两代和抗日战争期间曾迭遭破坏。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复。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排行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