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概况
滁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滁州市统计局
(2018年3月30日)
201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滁州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更加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 1607.7亿元, 比上年增长9.0%,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8亿元, 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19.2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561.7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为14.1:51.0:34.9,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5%。人均GDP达39599 元(折合5865美元),比上年增加4298元。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4.2万人,常住人口407.6万人,比上年增加3.2万人。城镇化率51.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口出生率12.55‰,比上年上升1.23个千分点;死亡率5.33‰,上升0.2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7.22‰,上升0.96个千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2%,涨幅低于上年0.5个百分点。从构成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呈现“六涨一平一跌”态势。按涨幅由高到低排列,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4.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9%,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4%,居住价格上涨1.1%,衣着价格上涨0.3%,食品烟酒价格和上年持平,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2%。
全年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升4.7%,上年同期为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升8.3%,上年同期为下降1.2%。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9.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21公顷,增长0.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2%;蔬菜播种面积4.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
全年粮食总产量435.5万吨,比上年增产2.0%。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其中,全年棉花产量8960吨,比上年减产1.8%;蔬菜产量151.8万吨,比上年增产2.0%;水果产量62.2万吨,比上年增产1.2%;油料产量18.8万吨,比上年减产2.9%。
全年肉类总产量41.0万吨,比上年增长1.8%;禽蛋产量12.1万吨,比上年增长1.3%;牛奶产量10712吨,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37.6万吨,比上年增长3.9%。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90.5万千瓦(不包括农用运输机械动力),比上年增长3.2%;农用拖拉机42.7万台,比上年减少0.7%;排灌动力机械9.3万台,比上年增长3.3%;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5.3万吨,比上年下降0.8%。农村用电量10.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91.2千公顷,比上年净增0.1千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57项,完成投资40.0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15.5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5]比上年增长9.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较快。
规模以上工业中,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54.6%,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7.8%,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25.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0%,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20.0%,汽车制造业增长19.3%,石油加工业增长17.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4.7%,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8.2%。
年末,全市共有640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目录,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39.5%,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3.6%;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为220家,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5.7%,累计增长27.8%。
年末,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3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8家,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26.3%,比全市平均增速高8.4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116.5%,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20.9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2家,企业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7.1%,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9.5%,增加值同比增长8.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上年相比,七成产品保持增长,其中,光缆381999芯千米,增长25.3%;房间空调器149.5万台,增长6.1%;家用电冰箱409.3万台,增长31.5%;大米304.5万吨,增长10.9%;人造板58.0万立方米,增长23.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8.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利税总额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利润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8%。
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96户,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实现利润总额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7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293.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房屋竣工面积118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 19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项目投资15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46.8亿元,下降19.1%;第二产业投资884.6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投资997.7亿元,增长25.9%。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799.7亿元,增长4.1%;批发零售业投资17.2亿元,增长22.8%;房地产业投资484.4亿元,增长22.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07.2亿元,增长4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1.5亿元,下降66.2%;教育投资22.1亿元,增长7.2%。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980个,比上年增长8.7%。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1986个,下降6.6%。其中,
亿元以上项目503个,同比增长11.0%。当年已投产项目2312个。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6.9亿元,增长27.0%;房屋施工面积3135.9万平方米,增长24.6%,其中新开工面积1210.0万平方米,增长102.1%;房屋竣工面积252.1万平方米,下降34.5%。商品房销售面积90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3%;商品房销售额523.0亿元,比上年增长72.3%。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06个,比上年增加109个,当年完成投资90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完成投资居全省第5位。其中:续建项目220个,实际完成投资539.37亿元;新开工项目191个,开工数居全省第4位,实际完成投资239.68亿元;储备项目195个,提前开工58个,完成投资124.46亿元。当年竣工项目161个,占年度计划的149.1%,竣工数居全省第3位。计划总投资58.2亿元的年产100万吨联碱项目、32亿元的江巷水库、30亿元的德轮橡胶轮胎、26亿元的立讯电子、20亿元的铜城至冶山一级公路改建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计划总投资26亿元的长久轿运车、13亿元的台湾达亮电子、11.25亿元的滁州大道、10.5亿元的新蓝天钢构等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分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3.7亿元,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99.4亿元,增长11.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5.0亿元,增长12.2%。分构成看,商品零售额499.8亿元,增长11.4%;餐饮收入74.6亿元,增长12.1%。分经营规模看,限上单位零售额300.4亿元,增长12.3%;限下单位零售额274.0亿元,增长12.2%。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完成情况看,吃类商品零售额51.5亿元,增长7.8%;穿类商品零售额19.9亿元,增长8.9%;用类商品零售额203.3亿元,增长13.5%,其中,金银珠宝类增长14.0%,五金电料类增长1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8%,中西药品类增长17.2%,家具类增长20.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1%。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4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出口总额189408万美元,增长13.3%,进口总额88070万美元,增长36.4%。从进出口经营主体看,内资生产企业完成226512万美元,增长32.8%,外商投资企业完成50967万美元,下降16.6%。出口国别及地区达183个。
全年招商引资市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900亿元。其中境内省外844.7亿元,增长13.9%。来自长三角区域资金513.6亿元,占境内省外引资总量的57.1%,同比增长10.4%。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38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2.96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568.5万美元。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62家、星级旅游饭店15个、A级旅游景区3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4个、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3个、省级旅游小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3个。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5.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434.78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72.62亿吨公里;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62.16亿吨公里。全年旅客周转量21.81亿人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5.8万辆,比上年增长20.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0.3万辆,增长23.2%。民用轿车拥有量29.2万辆,增长23.74,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27.3万辆,增长25.8%。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7] 54.0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2.2亿元,增长49.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37.4%。邮政寄递业务服务量为6491.3万件,同比增长12.3%;快递收派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0768.3万件,同比增长34.4%,其中快递揽件量3622.6万件,同比增长18.9%;快递派件量7145.7万件,同比增长44.0%。年末,全市拥有电话394.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8%,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38.6万户,减少5.8%;移动电话用户数355.9万户,增长11.7%。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87.1万户,比上年增长21.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2.5亿元,增长9.1%。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各项税收完成2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占财政总收入的76.3%,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从实现主体看,市本级财政收入94亿元,增长11.1%;县级财政收入195.3亿元,增长13.7%。全年财政支出3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教育支出62亿元,增长10.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4.1亿元,增长73.7%;农林水事务支出53亿元,下降1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亿元,增长16.4%;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44.8亿元,增长22.4%;交通运输支出12.1亿元,下降37.7%;住房保障支出10.3亿元,下降8.5%。用于民生方面支出3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占总支出的87.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33项省级民生工程投入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72.3亿元,比年初增加297.0亿元,增长15.0%。其中,境内单位存款余额1017.4亿元,比年初增加205.8亿元;境内个人存款余额1176.2亿元,比年初增加76.7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99.2亿元,比年初增加271.2亿元,增长19.0%。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余额699.6亿元,比年初增加43.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46.9亿元,比年初增加243.0亿元。
全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9家,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28家。至2017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23家,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53家。
年末,全市共有产、寿险保险公司37家,比去年新增了4家,其中寿险19家,财产险18家。全年保费收入51.66亿元,同比增长了11.09%。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1.60亿元,同比增长7.67%;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0.06亿元,同比增长11.58 %。财产险中,机动车辆保费收入16.19亿元,增长28.49%;农业险保费收入2.50亿元,增长10.13%;健康险及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47亿元,同比下降8.16%。人身险中,个人代理保费收入6.55亿元,增长36.17%;银邮代理保费收入8.62亿元,同比下降23.90%;续期业务保费收入13.74亿元,同比增长31.36%。全年支付保险赔款(满期给付)18.11 亿元,同比增长5.78%。其中,财产险赔款11.71亿元,同比增长10.89 %;人身险赔款和满期给付6.40亿元,同比减少2.44%。2017年缴纳各项税款 1.18亿元,同比增长10.04%,代扣代缴各项税款1.55亿元,同比增长26.66%。保单借款7.09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众创空间12家。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6家,比上年增加56家;全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594家,比上年末增加47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2项、科技进步奖4项。专利申请数1008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5889件,全年授权专利数3131件,其中发明专利611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3.1%,增加值增长13.8%。
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510所,比上年减少78所,在园幼儿数10.9万人,比上年增加1.3%;小学232所,比上年减少6所,专任教师1.4万人,比上年减少1.0%,在校生23.7万人,增加0.4%;普通中学267所,增加3所,专任教师1.59万人,减少0.06%,在校生18.98万人,减少1.7%;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所,专任教师1894人,在校生4.9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7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36.2万册,电子图书381.7万册,全市广播电视台8个,网络分公司7家。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98.76%,电视综合覆盖率99.08%。广播全年播放时间4.7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3.1万小时;电视全年播放时间5.35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97万小时。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449.93万。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3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4个,疾病控制中心8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8279张,比上年增长5.6%,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7514张,比上年增加916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2.3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6万人,执业医生6625人,注册护士7602人,卫生防疫人员199人,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39.9万人,参合率100.56%。
年末,全市体育场地5296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3.59个;总面积是690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1.77平方米。 全市足球场总数371个,万人拥有足球场数0.95个。健身步道规划建设了309公里。
新成立体育社团19个,体育协会数138个、俱乐部31个,总数169个。全市开展千人以上大型赛事18个,百人以上健身活动和赛事480多场,农村体育健身民生工程专项赛事活动1031场。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和残疾人运动会。开展了天长茉莉花体育文化旅游节、全椒县正月十六走太平健身走、滁州市农民篮球大赛、明光市柳巷镇钱杆子操等11个省、市级品牌活动。承办国家级、省级赛事5个。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0所;国家级特色学校25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5所,市级特色学校78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4所。全年输送后备人才56人。举办中小学体育比赛6个项目9次比赛。全年获省级比赛金牌72枚、银牌32枚、铜牌44枚。体育彩票销售2.4亿元。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95个,完成投资92.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9个,包括道路桥梁项目、景观环境项目、房建项目,总投资80.0亿元,完成投资57.1亿元;新建项目126个,包括道路桥梁项目、景观环境项目、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两治三改”项目,总投资134.6亿元,完成投资35.7亿元。
在市政基础建设方面,2017年,完成明湖一期工程,已下闸蓄水;开工建设市第三自来水厂二期,建设规模为新增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天;完成第三污水处理厂工程,新增污水集中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天;基本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5万立方米/天扩建工程,基本完成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了清流河二期改造、一期提升项目,同时完成清流河三期、四期施工图设计;完成琅琊山北大门改造项目,按序推进10项创建5A项目;完成龙池街环境综合改造、城南湿地公园等项目,开工建设了北湖景观改造省级示范项目;完成了琅琊路、凤凰路等4条城市主干道“白改黑”提质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城市充电设施、停车场项目建设,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4个,其中建成汽车充电站2个。
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252.42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98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86.94平方公里,增加1.60平方公里;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98.68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36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 36.03平方公里,增加0.62平方公里;当年新增城市道路149.86公里,其中市辖区32.10公里;年末城区绿地总面积105.62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98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44.26平方公里,增加1.33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排水管总长度 5318.67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54.14公里,其中市辖区2014.79公里,增加200.35公里。年末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67.12万立方米,用水人口153.74万人,比上年增加7.22万人;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 32809.9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668.61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31.04万人,比上年增加13.13万人,其中市辖区用气人口45.48万人,增加4.54万人。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092公里。
全市公交运营线路104条,比上年增加3条。实有公交车辆1281辆,比上年增加99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量12611万人次。全市出租汽车3252辆,比上年增加10辆。
年末,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4533公顷。当年人工造林面积14067公顷。年末森林面积24.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7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0%。全市共有环境监测和监察大(支)队17个。全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5.8亿元。年末,共有污水处理厂17座。城市污水处理率96.8%。全市年单位生产总值耗能比上年下降5.4%。
2017年滁州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于良好水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的天数为44天,符合二级标准的天数为183天,一、二级标准的天数总计为227天,占62.2%。全年轻度污染116天,中度污染16天,重度污染6天。
十二、人民生活及其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12元,比上年增长8.9%;人均消费性支出19046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食品支出6320元,增长13.6%;衣着支出1464元,增长22.5%;居住支出4347元,增长2.6%;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387元,增长5.8%;交通通信支出1991元,增长11.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113元,增长5.1%;医疗保健支出1026元,增长1.5%;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398元,增长8.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8]为33.2%。
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9]拥有家用汽车16.5辆,摩托车37.4辆,电冰箱108.3台,洗衣机96.1台,热水器99.6台;空调138.5台,彩电139.8台,摄像机13台,照相机14.1台,计算机60.2台,中高档乐器8.2架,固定电话53.6部,移动电话235部。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2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7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62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469元,增长13.7%;衣着支出357元,下降7.4%;居住支出1677元,增长2.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元564元,增长8.1%;交通通信支出1221元,增长58.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717元,下降9.7%;医疗保健支出1145元,增长106.6%;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11元,增长3.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5%。
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7.2辆,摩托车43.1辆,电冰箱93.4台,洗衣机88.6台,热水器66.1台,空调86.7台,彩电113.3台,摄像机0.1台,照相机0.7台,计算机9.9台,固定电话16.1部,移动电话205.3部。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4.8平方米。
全市保障房建设完成投资28.4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保障房施工面积17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公租房(含廉租房)施工面积为1.3万平方米;全年保障房竣工面积10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其中公租房(含廉租房)竣工1.3万平方米。
2017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8.73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1.0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8.8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3.1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1.1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7.00万人。
农村最低生活参保人数11.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为423元、252元,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进一步提高。
2017年末,全市已建工会组织数7267个,覆盖职工51.12万,发展会员近50万人。“两节”期间,筹集送温暖资金574.1万元,共帮扶慰问困难职工7229户,发放款物547.3万元。其中帮扶慰问困难农民工1830户,发放款物106.1万元;慰问一线职工2118人。坚持送温暖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市、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帮扶困难职工611人次,帮扶金额225.6万元。开展助学帮扶活动,共筹集资金235.4万元,资助675名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年末,县级及以上妇联组织9个,县级以上春蕾工程全年筹资126.25万元,资助大学、大专和中小学生700余人。
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49个,床位21710张。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6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2.6%。年末,城镇社区各种服务设施1076个,比上年增长1.2%。全年福利彩票累计销量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全年发生火灾事故1078起,直接经济损失662.8万元;发生立案道路交通事故302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71人。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 2014年及以前年份GDP总量不含R&D支出。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
[7] 2017年电信业务量按照2015年不变价计算。
[8]恩格尔系数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
[9]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部分指标总量和分项之和有微小的差别。